何謂白內障
白內障是種眼睛晶狀體發生混濁的疾病,是首位致盲性眼病,一般來說,隨著年齡的增長,白內障的發病率逐漸提高。
典型的白內障的臨床表現是漸進性視力下降,由於晶狀體的密度變化,還可能伴有近視度數加深,單眼複視(單眼看東西時出現多個物像)等癥狀。一般不伴有眼紅眼痛。目前雖然有許多藥物,但尚無藥物可以使白內障的進程逆轉。所以真正可以使患者視力恢復的治療仍是手術治療。
造成白內障的原因如下: 簡單的說,白內障就是原來透明的水晶體有混濁的現象。水晶體位於紅膜與玻璃體之間,在正常的情況下水晶體是透明的,當光線透過角膜後,須經水晶體的拆射,才能將影像清晰的呈現在視網膜上,就好像照相機的鏡頭使光線聚焦在底片一樣。
白內障主要症狀為何?
簡單地說,白內障就是原來透明的水晶裡面出現混濁的現象。水晶位於虹膜與玻璃體之間。
白內障早期的症狀可能有視力模糊、色調改變、怕光、眼前黑點、複視、晶體性近視等,晚期症狀則為視力障礙日深,最後只能在眼前辨別手指或僅剩下光覺視力。

正常眼睛 白內障眼睛
白內障可能的原因如下:
1.無痛無癢的進行性視力減退且覺得有一層毛玻璃擋在眼前。
2.初期視力模糊,色調改變、怕光、複視,且經常更眼鏡度數。
3.晚期則視力障礙加深,老花眼反而不用戴眼鏡看書報,甚至只能辨別手指或光覺視力。
4.老年性白內障:為最常見的一種白內障,隨著年齡的增加。四、五十歲後,水晶體會慢慢發生硬化、混濁而漸造成視力的障礙。
5.外傷性白內障:車禍、鈍器傷害、尖銳物品的刺傷或穿透性眼內藥物所引起。
6.併發性白內障:因虹彩炎、青光眼、網膜色素病變等引起之白內障。
7.代謝性白內障:如糖尿病、甲狀腺疾病等引起之白內障。
8.藥物性白內障:因長期使用類固醇等藥物所引起之白內障。
9.先天性白內障:由於遺傳性、染色體變異、胎內感染等所引起,嬰兒瞳孔內可見白色或灰色的混濁點,視力發展差。

清晰的影像 霧茫茫的影像
清晰的影像 霧茫茫的影像
1.白內障手術的適當時機:依個人的生活需要而定,即視力障礙已經影響到日常工作與生活習慣時,就可以開刀了。有些過度成熟的白內障,會引起晶體性青光眼,故不宜等到白內障過熟時再手術,以免發生合併症。
2.白內障的手術療法: 白內障手術各有其優缺點,醫師依病情選擇最適當的手術。方法如下:
(1).囊外晶體摘除術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
(2)超音波晶體乳化合併後房人工水晶體植入術
手術治療為白內障唯一直接有效的治療方法。不需住院,手術過程是將混濁的水晶體摘除,並置入人工水晶體,再縫合傷口。現在較進步的手術只要使用局部麻醉即可,搭配新的軟式人工水晶體傷口小,不用縫線,復原快。
(3)白內障術後視力應如何矯正:
目前白內障手術,大多同時置入人工水晶體,因此大部份可顯著改善視力。若未置入人工水晶體或不適合置入者,手術後約須一千度左右之遠視眼睛或配戴隱形眼鏡。水晶體置入後,患者全無不舒服的感覺,若無嚴重外傷,水晶體也不會移位或脫落。若同時伴有精神病變,或視網膜病變等患者術後視力的改善比較有限。

錯誤觀念,認為白內障必須等到完全熟透,幾乎已經完全沒有視力,甚至瞳孔完全變白,才要接受開刀治療。到了這個階段的白內障,常已經造成其他併發症,如葡萄膜炎、青光眼等,而加重開刀難度,進而影響手術後視力恢復。
開刀時機如下:
◎白內障導致視力不良影響日常生活者。
◎白內障合併青光眼發作或葡萄膜炎等併發症。
◎視網膜病患因白內障影響眼後部位疾病的檢查及治療。
◎先天性白內障會影響視力發展與學習。
◎其他特殊狀況如外傷或發炎等。
其實如果感到視力模糊,已經造成工作、日常生活上的困擾,且經眼科醫師檢查確定與白內障有關聯時,即可考慮接受開刀治療。
|
延伸閱讀:▸ 白內障是什麼?症狀有哪些?常見白內障手術及原因一篇攻略!
延伸閱讀:▸ 白內障術後太陽眼鏡要戴多久?醫生解答術後休息、禁忌與照護常見問題!